咨询热线
活动库
ACTIVITY LIBRARY
金装奖
焦点设计星
云设思想荟
设计大师讲座
名家讲坛
城市争霸赛
【设·论】
2016“NOTA X YNID设计大师系列讲座”第十七讲暨“设计与营销”论坛在华洋家居广场成功举办
日期:2016-11-08 浏览量 :107491 来源:云南设计杂志 分享到:

2016“NOTA X YNID设计大师系列讲座”第十七讲 暨“设计与营销”论坛在华洋家居广场成功举办

/汪瑞

  2016年7月1 4日,由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主办,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、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、美时美客国际软装设计艺术、金丝玉玛瓷砖联合主办,华洋家居广场倾情协办,《云南设计》杂志、东盟室内设计网、天问传媒联合承办的华洋家居2016“NOTA X YNID设计大师系列讲座”第十七讲暨“设计与营销”论坛在昆明华洋家居广场1楼B中庭激烈上演。

  本次论坛聚焦时下备受争议的行业话题“设计与营销”,并由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会长罗正将先生客串主持人,并邀请到以下六位嘉宾做客本次论坛。六位来自国内外的设计精英携手同台,就“设计与营销”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探讨。

罗正将

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创会会长

 

罗正将:

众所周知,设计是一个技术活,也是一个艺术活。同时,设计的实现需要团队支撑,并且也是具有品牌的。那么对于设计工作者,设计团队需不需要像我们的材料品牌,比如美时美客、金丝玉玛瓷砖这样进行包装呢?这个问题虽然敏感,但很多人心中痒痒了,首先我们把这个话题交给来自泰国的Twitee Vajrabhaya老师。

Twitee Vajrabhaya(泰国)

曼谷建筑部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

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

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学院最高荣誉建材学学士

 

Twitee Vajrabhaya:

我对中国的情况不是很了解,但是来自泰国的我认为市场营销是有必要并且具有价值和意义的。在泰国,开放主动的做设计营销在业界是很敏感的,但是我会用一种很柔和的方式来做营销。用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外界知道我们的设计作品和作品风格,可以通过出版,这种软营销的方式是比较有用的。谢谢。

王胜杰

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名誉会长

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理事长

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董事长

 

王胜杰:

我的观点跟Twitee Vajrabhaya老师非常相似。我们做了很多的设计,画家画了很多画,把画放到地下室自我欣赏没有意义,应该拿到世界各国参展,我们做设计也是一样。

装饰公司的营销,大多说自己是品质最好,材料最优良、最便宜,最实惠的,这种方式是硬营销,专注做设计的设计师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方式来做自我营销。

微信这些自媒体还没有盛行的时候,设计的推广只有靠杂志。在国外,之前设计师上榜杂志是要付费的。今天有了自媒体,很多方程式已经开始改变了,大家拍一拍自己的作品,把它放到自己的微信上,大家都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亮出来,不管好不好,都由下面的人来评说。

现在也有很多知名的国际网络平台,他们对设计项目的评审很严苛,只有顶级的作品才有资格在这些网站刊登。所以我相信好的设计作品不是自己来推销。如果真正做出好作品,让这些平台来帮你选择,做不好上不了,你自己要检讨为什么,说明自己还要努力。

今天还有一种设计营销的平台是什么?大赛、大奖。能够上到这些平台上的东西都不会太差。我觉得用心做设计,你终究会有成果,终究会有人欣赏的,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本质,也就是把我们的东西做好,这样对得起甲方,东西自然而然被这些平台认可。谢谢。

柯孟卿

云南星艺设计事务所所长

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会员

亚太设计师联盟(APDF)高级会员

 

柯孟卿:首先我非常赞成王胜杰教授说到的观点。我们公司每年内部会出一个内刊,整理全国各地几百家分公司比较优秀的作品,展示到全国,让内部每一个人都能学习,形成内部竞争。还有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我们力求用作品去影响每一位客户,乃至影响他身边的受众体。作为设计师来说,任何一个能够改善或者推广行业的动作都可以去做,提升我们正面的形象。像王胜杰教授说到的,做设计不忘初心。谢谢。

蒋磊

80后独立设计师

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

 

蒋磊:

我对本期论坛话题的解读是谈项目的设计和项目的营销之间的关系。2013年开始我们做的近80%的项目都属于商业设计,我对商业设计下了一个定义: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经营性空间的设计,涵盖的范围比较广,包括酒店、餐厅、酒吧,甚至民营、医院、学校等等,虽然说业态不一,但这些所有的空间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项目能够盈利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商业设计和项目的商业营销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在影响相关的整个营销,项目营销反过来也会同样影响到项目的商业设计。

现在整个市场背景也不是特别好,近几年做商业设计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商业设计越来越难做,为什么难做?因为现在市场上资本都不太好,没有新的项目,一旦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,可能会有很多人来投,同质化竞争严重。尽管有很多人来投标,但是投资人越来越谨慎,也就越来越抠,不舍得花钱,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同质化竞争又严重,做项目的条件又有限,商业设计必然会很难做。

反过来说,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投资人愿意花钱,且在这个区位没有太大的竞争,做一个很有特色的项目,就一定能成功?在我看来还真不是这样。这有一个例子,今年初我和一个朋友到曲靖考察一个项目,考察完了之后那朋友约我去看一个西餐厅,到那边吃饭,看了西餐厅,当时给我的感觉装修真的非常不错,但从商业来说是失败的。在曲靖那个地方,老板是非常有情怀且愿意花钱的人,设计师也非常用心,所有细节、线条、食材的应用、颜色搭配也没有错,但为什么在商业上是失败,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。首先,项目所在的位置和项目里面的整个品质是不匹配的,走的路线太过于高端,位置是靠曲靖边,目标点错位了,做得再好,最后经营还是很惨淡。所以我的经验是一个好的良性的商业项目,能赚钱的商业项目,一定会有一个理智的老板,一个理智的投资方,再加上一个可靠的营销模式,再加上一个能够读得懂商业的设计师,这才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,展开说会有更多的内容,今天时间有限,以后有时间再分享。谢谢。

刘芸锋

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师

卓峰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

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

刘芸锋:

我的观点是要进行适当的营销,怎么说呢?

我在大学里教书,每年昆明市大学毕业的设计师大概是几千人,竞争实在太激烈。大家都知道,相对泰国、新加坡设计行业的竞争,中国近两年是高速发展阶段,学室内设计、建筑设计的学生太多了。有些时候我们和学生交流的时候,他们就会聊起来,我们每年有这么多的竞争者,怎么样出去推销我自己,我也想过这个问题。我们云南人,比较相对而言比较内敛,一般都不太习惯自我推销,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下,我建议他们适当的自我推销还是需要的。但自我营销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的作品,专业上的东西做好,自然有一个宣传的支点,但也要在适当的范围内。近十年自媒体开始发展起来了,这对设计师的营销和推广给予了很大的帮助,所以说我的观点不管是设计师个人,或者是设计团队,适当的自我推销或者营销是必要的。谢谢。

陈哲

大成美学商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

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会员

 

陈哲:

大家好!如今的时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。爱设计、懂设计,想把设计作为一个终身事业的人,要明白,营销有度。非常赞同前面几位说到的,如果我们在真正本质工作上没有把设计工作落实下去,其实我们再多的营销,最终的结果是会适得其反。我认为设计师营销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说话、讲解、分享,其实我们的设计可以为我们自己代言的,好的作品一定会自己说话的,大方向我相信同仁们观念上都会得到统一,所以说我觉得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本质,把设计做好,踏踏实实、厚积薄发,这点才是真正作为一个设计人,包括整个设计行业良性循环的大宗旨。谢谢。

 

罗正将:

前几天学术委员会的一个委员讲了一件事情:甲方找到他以后问,能不能私下委托他个人做设计而不委托他的公司。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,营销是营销品牌?还是团队?还是个人?设计师个人很出名,但我们的团队老拖后腿,品牌拖了人的后腿,是什么原因?产品非常好,但品牌没人知道,这时候发现竞标竞不了,这时候才想到营销的缺失。

我想问各位嘉宾老师,在什么时间段可以营销?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营销?这个命题还是从Twitee  Vajrabhaya老师开始。

 

Twitee Vajrabhaya:

我的答案是在一开始。

但是,在起先不能做很多的营销,因为我们还没有很好的作品被熟知。所以一开始我们要做的是有度营销,慢慢有更多的作品以后就可以在很多自媒体平台上展示出来。在事业起先参加一些竞赛、比赛类的设计大赛,让大家知道你,一下抓住别人的眼球,或者有一个自己非凡的作品,是可以被注册的独立专利。所以要让未来路更顺,被很多人知道的话,在一开始的时候,就要像下棋一样先布好局,早些时候就应该规划好。谢谢。

 

王胜杰:

做空间建筑设计师、室内设计师已经算非常幸运了。在今天自媒体的时代、网络盛行的时代,有一组人很悲哀,就是产品设计师。今天我们看到的好产品都是大品牌支撑,大品牌不会自己设计,产品设计师为品牌设计,只能默默在背后。我们在做建筑也有这样的悲哀,建筑和室内也一样,帮一些国际大品牌做,宣传的时候绝对不会放你的名字进去,所以到最后很多作品被呈现出来,跟产品设计师是一样的命运,基本上已经很出名了,但大家还不知道幕后的设计师是谁,只有通过个人的呈现、讲座、课堂,才有办法把这些真相还原出来,还能怎么办?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把这些东西亮出来,通过适当营销推出去。谢谢。

 

柯孟卿:

首先我非常羡慕登上杂志、封面、媒体的这些设计师,他们有很多的平台,可以展示,国内设计师基本上都在做一些产品设计,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营销的问题,所以没有东西拿出来营销。连个人本身都无法做好,工作无法做好,拿什么去营销。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初衷一定要单纯,作品可以不单纯,但初衷一定要单纯。在你有机会、有条件的情况下,用产品本身来帮你做营销,我觉得这对设计师的成长才是最好的,不要说看到很多的大师或者名家之类的,他们的成就怎么样,就选择投机取巧的路径去走,没有太大的意义。我觉得还是那句话,回到初心吧,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,用心去做事情,通过你的作品去营销你自己,我觉得这比较靠谱一点,我个人认为的。谢谢。

 

刘芸锋:

这个问题其实我的观点是:只要你过得了你自己那一关,对自己的作品有自信,并且也觉得足够的好,就可以开始自我营销了。

有点像王胜杰老师说的那样,效果方案已经出来了,最后实施出来和你设计效果图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偏差的时候,其实我也会做这样的事情,方案成熟了之后,基本上有信心的时候,不管在自媒体、网络,都会对公司或者团体的作品做一个展示。其实也是一件好事,把它展示完了之后也告诉大家,你等着看我的东西,无形当中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,就不敢偷懒了,会很用心地把它呈现出来,我觉得是好事,既宣传了、自我营销了,又给自己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 

蒋磊:

什么时间段可以自我营销?

关于在哪一时间进行营销,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,叫一万小时原则,也就是一个人你对某件事情投入超过一万小时的时间在里面,那么你就可以称得上这个领域的专家,核算天数大概在四年左右,勤奋一点时间可能更短,可能三年左右的时间。就三四年的时间,对任何一个人,不管任何一个行业,设计师本身来说也是能够成长、能够完全独当一面,拿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的过程。没有到一万小时的时间之前,我认为营销更多的不是很靠谱的行为,既使是要营销,还是要拿出让人家信服的东西,有理有据,能够给人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。如果是拿完全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做营销,个人觉得是不太负责任的一个事情,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事情。

 

陈哲:

回答这个问题,我借用一句通俗的话:打铁还得自身硬。我觉得这个点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,非得到哪个点再做营销。有时候,当你意识到要去做营销的时候已经晚了,所以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单独的设计品牌来讨论。我更加希望自身能够有一个强势的团队,作为支撑,加强整个品牌的运营,因为我觉得整个设计是一个从创意到实施,最后到执行,再落地的系统工程。大家熟知的大师或设计团队或设计品牌,他们的名声在外,身后一定有一帮支撑他们的兄弟们,正因为有这样的团队作为支撑,品牌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。没有强大的团队也就没有办法谈品牌营销。

 

王胜杰:

我补充两句,我们公司架构跟Twitee Vajrabhaya有一部分非常相似。

当下设计师很多是太着急了,想很快的看到成果,很快抵达终点,其实这有一个过程,尤其是前面的过程很重要。而且大家花心思,刚才Twitee  Vajrabhaya放的照片,一些模型,很粗糙,这只是一个过程,最后到效果图非常满意。这个过程也是你的营销点,为什么?因为这个东西成形,前面的故事就在这里,把过程全部抛掉看成品,会觉得你是不是只摆摆家具而已,看不到整个空间的内涵,所以这些过程不能遗失掉。

 

罗正将:

今天讲设计与营销,其实在讲一个事情,设计该不该走出去,设计该不该引进来。

今天的大师系列讲座,到我们协会的品牌,到“金装奖”、年鉴、互联网等等,包括到年底的年会,会评比出一批优秀的设计师、设计机构,通过协会的平台来做营销。设计师把业主甲方的事情做好,营销和包装交给平台。

当有一个平台提供给你展示的机会的时候,应该毫不退缩,勇于地展现,为什么?在分享的时候其实就在成长。YNID经过了一年的成长,把未来将践行的理念总结为“感恩共享”。今天Twitee  Vajrabhaya老师可以说是远渡重洋,从曼谷来到这里,给我们分享她怎么样折纸片,怎么样做一个休闲场所、怎么样做一系列的作品等等,我觉得源于感恩,今天到现场是演讲,这不仅是分享,是共享。有这么好的东西,所以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Twitee  Vajrabhaya老师、王胜杰教授,还有今天到场的六位论坛嘉宾,谢谢。